檢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較困難的,一般常用測定細菌總菌落數和大腸桿菌群數來判斷水質的污染程度。 依據我國現行法規,飲用水的標準為每1毫升水中細菌總數不超過100個;每100毫升水中大腸桿菌菌群數不超過6個。 若超過此數值,表示水源可能受糞便污染且可能有病原菌存在。
一、 水中硬度主要來源為鈣、鎂等元素,係天然地質產生,依鈣、鎂含量多寡檢測數據有高有低屬於正常現象,並不代表水質優劣,世界各地因地質影響差異很大。
二、 依據行政院環保署所訂飲用水水質標準,總硬度是歸類在影響適飲性、感官物質,而不是屬於影響健康及可能影響健康物質;鈣、鎂屬人體必需元素,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文獻指出,飲用水中硬度濃度對人體健康(如結石)並無相關性,也並非硬度越低的水質即對人體健康有益,因此WHO及世界一些先進國家如歐盟、美國、德國、英國及加拿大對總硬度也沒有規範。台灣訂定飲用水水質標準總硬度與日本相同皆為300 mg/L。
三、 本公司各區供水水質均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,民眾可以安心飲用。
色度來源分為天然及人為因素:天然來源包括有機碎屑如樹葉及木材萃取物、腐植質、木質素的衍生物等,常發生於地表水流經森林地或沼澤地區時所帶出;水體優養化造成藻類大量繁殖;鐵及錳則源自礦物之溶解。人為因素來自工業廢水,例如染整、造紙、皮革工業等廢水。原水中色度大都來自天然有機物(尤其腐植質),色度可視為有機污染之指標之一。
鋁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金屬,生活中普遍存在。環保署已訂定鋁的飲用水水質標準,主要是基於適飲性及觀感,並非影響健康;且近5年合格率平均達99.8%以上,飲用水安全無虞。
自來水於淨水處理過程會進行加氯消毒,另配水管送到用戶之間,為避免管線中致病菌滋生,通常會保持自由有效餘氯在法令規範範圍內,避免飮用水水質遭受二次污染。
水中含有鐵會增加水的色度及濁度,阻礙透光性,影響水生植物之光合作用,並會產生臭味,若用作給水水源也會影響飮用水之可口度。
濁度是指水中懸浮物質的含量,包含泥土、砂石、膠體、有機物、浮游生物、無機物等不同來源的污染物。濁度越高表示水中懸浮物質含量越多及散射程度越高,也表示水質比較差。
水中總溶解固體量(Total dissolved solids, TDS)量測方法為水樣經過濾(0.45μm)後,濾液於103℃~105℃ 烘乾後之殘餘重量。
錳從哪裡來?天然水體中錳離子主要來自地下水,當錳礦與地下水接觸時,因厭氧環境而溶出二價錳離子於水中。
汞從哪裡來?水中的汞從自然環境下釋放到水體, 例如火山活動、礦物沉降等,已無機汞形式較常出現。
自來水總三鹵甲烷揮發性高,容易因加熱揮發於空氣中,人體暴露總三鹵甲烷可能來自於飲水及淋浴,總三鹵甲烷具有致癌性或可能導致遺傳毒性,惟飲用水中總三鹵甲烷濃度偏低,不必過於擔心。
我國訂定鋁的飲用水水質標準主要是基於適飲性及觀感,並非影響健康;現有自來水淨水處理,在正常操作條件下,水中殘餘鋁含量已可控制在0.2 毫克/公升以下;為與國際接軌,並考量自來水事業軟、硬體設施調整時程,我國於103年訂定階段管制標準,近年逐步加嚴至0.2 毫克/公升
大腸桿菌群為我國評估飲用水水質的細菌性指標,自來水事業單位有責任提供合乎標準之飲用水,尤其是符合細菌性指標更是重中之重。